1)第三百二十七章:发行铜票(下)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4章发行铜票(下)

  格里安奇向杜广升勾勒的未来那是几十年后才能看到的场景,没人有把握来肯定或否定格里安奇的话是真是假。

  但眼下,格里安奇的第一个预测已经成真了。

  南京城的西北区域是相对贫困的‘贫民区’,这里生活着超过三成的南京百姓,但却只能创造整个南京不足百一的财富。

  而这些贫困的百姓家庭,在对待银行的态度上正如格里安奇所说的那般,老百姓选择将自己家中的存银拿到银行兑成铜票,而后储蓄起来。

  “一年息百三、最高五年期息百五。”

  储蓄所得这个牌子让百姓们趋之若鹜,他们做了一个计算,如果存入一千文钱,那么五年后就可以领取一千二百五十文!

  可以买好多大白馒头了。

  老百姓们的关注点跟商人们恰恰相反,对于银行所提供的另一项借贷业务,他们连了解的兴趣的没寡然。

  他们本就没有什么抵押物,无非几亩薄田一处偏陋的宅子罢了。

  就算抵挡个百八十两银子又如何,拿来能做什么呢?

  万一时间到了期换不起,那赖以生存的田产和房子被收走,一大家子就不得不去县衙申报,移民填辽东了。

  至于新兴的保险总会,倒也对这些百姓们准备了一份保险。

  农业险。

  这个名字一目了然,就是保田产的保险,保天灾的。

  如果遇到干旱、蝗灾、洪涝等天灾,导致田地绝产,则保险总会偿付今年所产农作物的等额金钱。

  这份保险还是很让老百姓心动的,但那按比例缴纳的保险金又让这些百姓望而却步。

  “万一今年没遭灾,那这钱给退吗?”

  “不退。”

  “那这保险不办了。”

  这就是百姓的思维。

  这些年天下风调雨顺的,哪里来的那么多天灾横祸,这保险不办也罢,省的白白打了水漂。

  当然,有抵触自然也有愿意办理的。

  “买个心安吧。”

  比例金不过百五,也就是说二十年内遭一次灾就不算亏,虽然按照民族特性文化来说,大家都讳疾忌医,越怕什么越不愿意说什么,这种“只要二十年内遭一次灾,就没买亏”的话那是万万不能当大家伙的面说出来的。

  还不被别人给骂死。

  办保险的人数寥寥,但是存钱的却排成了长队,许多老百姓把家里的碎银子、银饰品之类的物件淘换成铜票,而后便第一时间办理了开户手续。

  多的有存五十两、三十两,少的也能存个十两八两。

  可见在这一块业务上,老百姓的还是持着支持的态度,热情也都相对较高。

  至于钱存入银行会不会消失,这南京城里的百姓还是心里踏实的,天子脚下嘛。

  老朱家两代皇帝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那是没得说,无论是太祖还是眼下的建文皇帝,那都是实打实拿老百姓当自家亲人,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