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七章:发行铜票(下)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今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便是当年,朱允炆为了百姓们,一怒之下把两个发国难财的亲叔叔给砍掉脑袋的壮举。

  跟着这么一个皇帝,还怕被骗?

  谁敢骗老百姓,皇帝老子就一定把谁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这不是朝廷本身的公信力,这是朱允炆这个皇帝这么些年坐下来自身的公信力。

  而能让老百姓唯一担心的,可能就是所谓的铜票本身了。

  毕竟当年洪武末期大明宝钞的迅速贬值可是坑苦了这些百姓,他们一如既往的信任朝廷和这个国家,用真金白银和粮食换了一摞摞的宝钞,结果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些宝钞贬值到不足原先的三成。

  老百姓不容易,几年省吃俭用,吃糠喝稀就存那么十两八两的银子,一夜之间全没了。

  这种绝望感远远要超过死亡本身。

  好在这一次的铜票比起大明宝钞看起来要更加精美,而且钞票上的太祖画像也让百姓们有了再信一次的勇气。

  当初印钞的时候,工部的想法是把朱允炆的画像印上去,是后者一口回绝:“朕躬德薄,何以配与爷爷并焉。”

  不过铜票的事还是让朱允炆很是牵挂,老百姓经不起二次上当了,所以在第一批铜票印发出来之后,他还特意从刑部大牢中找出几个即将问斩的假钞犯。

  让这群假钞犯按照他们的技术仿造了一批,结果发现无论是材质还是花纹、图像都天差地别,差距明显。

  精细的雕版印刷民间那是怎么都做不出来的,而且纸张的质量上佳也导致了成本增加,民间想要做出一份一模一样的假钞,必须手工复刻,一张一百文的铜票,民间自行仿制的成本就要高达八九十文,甚至有可能比这张一百文的铜票本身更贵。

  当然,粗制滥造的假钞一样会诞生,就好比后世,你永远无法杜绝假钞的市场一般。

  对这一点,朱允炆就无可奈何了。

  他终究是人不是神,他无法斩断人心中的贪念,更唤不醒人心中的良知和道德。

  “无论到什么时候,承担风险和吃亏的永远还是最基层的百姓们。”

  为国家计,银行必须成立,铜票必须发行。

  为百姓计,那就重农抑商,坚持金银为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何其难啊。

  虽然心里惆怅不已,但朱允炆还是继续大力的推行了这项政策,并为取得的成果而欢欣鼓舞。

  仅开办当天,南京一城便兑出了总价两百一十万两的铜票,而这些铜票又全部被存入了银行内。

  且无一例外都是五年的长期储蓄。

  比起储蓄来,贷出去的可就多了不少。

  价值高达一千八百万两官锭或等银大额票劵被南京城里的商人瓜分!

  而他们的选择,却全部都是一年短期或两年期,没有一个是五年长期贷款。

  赚钱要趁早。

  毫无疑问,这是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