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30章 弹劾蓝玉谋反_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后返回京师。

  现在蓝玉被弹劾,他自然要为蓝玉说话。

  “陛下,臣认为詹尚书所言有些不妥之处。”

  朱元璋在龙椅上,面色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淡淡道:“有何不妥之处,你且说来给咱听听。”

  其实朱元璋对于蓝玉并没有什么好感,如果不是大孙拦着,老朱早把蓝玉给弄死了。

  不过詹徽的那番弹劾,虽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但确实是按照大明律法来说。

  即便是朱英,现在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站在朱元璋旁边听着。

  前些日子因为江浙一些贪官的事情,朱英就表示过要以法治国,按照大明律法严惩不贷,现在詹徽拿这话来,就相当于堵太孙的嘴了。

  法,是朝廷的威严,是皇权的延伸。

  随着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律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即便这法掌握在朱英手中,但朱英也不能轻易的去改变,不是不能,而是不行。

  随便的去因为某个事情去改变律法,只会让律法失去原本的威严,从而更多人不加以遵守,自然乱子更大。

  当然,这也要看靖宁侯叶升有个什么说法。

  “禀陛下,凉国公蓝玉违法乱纪之事虽是事实,但也是属于紧急之事。”

  “军报中明确讲述,凉国公之所以征召天竺士兵三十万以练,实属无奈之举。”

  “如今帖木儿军多得半壁天竺,以仅百万天竺兵为奴,以压我大明之兵。”

  “我大明将士虽勇,然百万之数过于庞大,一战下来,必然我军损失极大,而对于帖木儿军来说,奴兵随地可征,且那天竺人口近万万,兵源众多,取之不尽。”

  “在此等情况之下,凉国公为减少我明军将士损失,才得以行召兵之举,未先行上告朝廷,实乃是军情紧急,随时有开战之危,这才出如此下策。”

  “詹尚书不问军情,不言利害,只看表面情况,而不理战局状况,便加罪于凉国公之身。”

  “京师谁人不知,詹尚书于凉国公曾有私仇旧恨,这分明是詹尚书挟私以报。”

  “前数月,凉国公征真腊,暹罗之兵,也是向朝廷报备过的,显然是这次情况危急,才不得已如此行事,还请陛下明鉴。”

  靖宁侯叶升还是有几分口才的,至少能够把詹徽说的点反驳回去。

  原本像是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许多大臣都来发表自己的建议,只是詹徽作为吏部尚书,陛下宠臣,弹劾的又是太孙外戚,大明国公。

  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与进去的,一个不好两边没事,自己却被当了炮灰。

  因此奉天殿上是安安静静,大家都安静吃瓜看戏,坐观叶升斗詹徽。

  “胡言乱语,本官依法行事,何有公报私仇之说,巧舌如簧之辈,我看你分明是为蓝玉开脱。”

  “私心藏祸,不顾我大明将士之生死,只为满足自身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