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苦涩的朱棣_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之所以征伐倭国,恐怕就是因为我那大侄子,父皇是担心在他走后,大侄子强行攻打倭国,引发大明动乱。”

  “还不如趁着现在,早些打一波,无论输赢,都能让大侄子看清。”

  “赢了自不必多说,若是输了,也可以熄灭大侄子心中欲望。”

  李景隆听完后,没想到平倭大军,还有这层意思,而后感叹说道:

  “如此看来,陛下对于长孙殿下,怕是宠溺至极啊。”

  朱棣也有些不甘和苦涩,甚至隐约间有些嫉妒。

  当初是大哥,现在大哥走了,先是允炆,然后大侄子又来了。

  难道父皇的爱,只能在大哥这一脉身上吗。

  我也是父皇的亲生骨肉啊。

  院子里。

  朱英还在批阅奏章。

  自从第一批奏章送到之后,朱英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娱乐活动。

  每天就是看不完的奏章。

  之前送来的奏章,从以工代赈情况的收集,到后面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到了现在,已经涉及到地方民生的事情了。

  而一些水文的奏章,也开始变得稀少起来。

  毕竟在目前洪武年间,干实事的大臣还是很多的。

  没能力的,基本上也干不下去。

  要么埋了,要么流放。

  然后这个时候,朱英再次发现了一个时代上的问题。

  断句。

  现在大明可不流行用标点符号什么的。

  所有的文言文,都是一句话下去,让朱英看起来非常的吃力。

  不过他并没有想过去发明标点符号的事情。

  因为有关于标点符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那个年代,就已经发明了,而后才逐渐被废除。

  唐代的陆德明《经典释文》,宋代《尚书表注》,都有标点符号的使用。

  说到底,还是因为朱英没有接受过大明正统的儒家教育,才会如此。

  之所以很少使用标点符号,主要是文言文除了对‘之乎者也’这类的语气助词使用起止文句外。

  在行文的时还讲究骈骊对仗,起承转合,以及平仄韵律等。

  也就是说,大明只要受过正常教育的读书人,就不需要标点来断句,也并不需要另加符号来会意。

  《礼记·学记》中有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

  这就是明确规定,小孩子读书一年以后,就要考校‘离经辨志’的能力。

  所谓‘离经’,就是句读经典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断句。

  也就是说,目前困扰朱英句读文言文的事情,在如今的大明,是小学一年级就要掌握的基本功。

  毕竟朱英在大明十年,对此多少有一些了解。

  真要是大言不惭的搞发明标点符号这些事情,那简直就是文人之耻,将会受到所有读书人的嘲笑,真就变成一个笑话了。

  “还能怎么办,慢慢学呗。”

  朱英嘟囔一句,然后开始发奋用功起来。

  其实这玩意看多了,慢慢也能接受。要不了多久,形成了阅读习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