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9章:河宕遗址的发掘报告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午饭后,苏亦跟沈明自由活动。

  当然,这个自由活动也没多自由,因为杨式挺直接派曹子钧过来带他们参观祖庙。

  曹子钧一边带他们逛祖庙一边跟他们说一些河宕遗址发掘大致情况。

  这种介绍,比杨式挺一笔带过的介绍更加详细。

  因为两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讲解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

  曹子钧说,“发掘工作是去年十二月份开始的,整个遗址被分为甲乙两个大区,首先在甲区进行,甲区划分T1—T4、T5—T8、T9—T12南北向12个探方进行发掘,面积约为550平方米。其中T7、T8因故未发掘。”

  沈明问,“因故?”

  曹子钧解释,“就是位置不好,条件有限,冬天发掘,天气太冷了,条件非常艰苦。”

  一般来说,受气温、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在中国,每年春夏秋三季是主要的发掘时间,考古人一般把他们进入发掘现场持续工作的这段时间称为“发掘季”(纪录片《发掘记》,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所以,冬天,一般不进行考古田野发掘。

  不然,北方的冻土就非常要命。

  南方却不存在这些,或者说,广东是不存在这些。

  冬季照常可以进行发掘。

  然而,广东的冬季冷的时候也挺冷的。

  就连苏秉琦先生一个北方人冬天在广州的省博库房都扛不住,更不要说,还是在野外进行考古发掘了。

  “甲区发现了明确的文化层、墓葬及文化遗物后,为了进一步了解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决定举办佛山地区文物考古训练班。今年年1月,咱们省博任主任就带领22名业务人员,参加河宕乙区的发掘,一下子,就让发掘的速度提起来了。”

  听到这里,沈明嘿嘿之笑,“我怎么觉得咱们省博挺喜欢办训练班的啊?”

  听到这话,苏亦也笑了。

  训练班这玩意啊。

  有点像缺人手了,就开始忽悠免费劳工来办班的意思。

  其实,性质也差不多。

  每一次训练班,都是把本省文物系统的骨干精英集中起来。

  在培训这些骨干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来干活。

  各有所需,互利互惠。

  集中力量干大事。

  石峡遗址发掘的时候是这样,河宕遗址发掘的时候,也是这样。

  对于沈明的发问,曹子钧不回答,大家都心照不宣,他继续介绍情况,“当时佛山地区的学员有佛山陈志杰、曾亮,南海高其明,五邑萧越麟,嗯,小苏,你的老乡,老萧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你回老家有事的话,可以找老萧帮忙,只要提我的名字就可以了。”

  苏亦连忙点头,“好的,曹哥。”

  两人变熟之后,曹师兄也变成曹哥了。

  “其实,除了南海,三水、顺德都来人了,一共十多人参加训练班,加上咱们省博的二十多人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