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八章 朝堂剧变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延庆依稀记得,自己去年五月与司徒毓上街闲逛时,还聊起过御史台的剧烈变动。

  御史台去年五月惨遭清洗,主要官员全部更换。

  新任御史台领导班子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地方州县实行限佛禁铜的新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司徒毓的父亲司徒诩还因此沾光,官升一阶,给司徒家挣了个荫补的名额。

  结果到了今年年中,御史台再度遭到郭荣的清洗,两名主官加上御史中地位最高的侍御史都被免职。

  郭荣这般大动作,八成是因为御史台征粮不利所致...李延庆打开抽屉,取出一叠信纸,翻了一阵,从中找出一张父亲四月下旬寄来的信件。

  信中提到,郭荣三月时曾委任众御史去内地州县征调粮草,以维持南征大军的供给。

  结果御史台并未交出一份好答卷,筹集到的粮草微乎其微,惹得郭荣震怒不已。

  此番御史台三名高官被一道免职,估计就是当初征粮失败酿成的苦果。

  不过免职只是免除差遣,本官还是保留的,这三位御史仍然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李延庆不免有些唏嘘:这御史台可真称得上是高危衙门,上一任领导班子上任仅八个月就被免职,这一任又只干了一年出头,下一任估计也难以长久,不知道是哪批小幸运儿能接任......

  再接着往下看,李延庆竟然看到了窦仪与薛居正升官的消息:

  因西京留守王晏上任凤翔节度使,窦仪暂任知西京留守事:

  薛居正本官升为正五品的左谏议大夫,差遣为判弘文馆。

  嗯?同样是征粮失败,御史台的人都被清洗出局,这两人怎么还能升官?

  特别是这薛居正,不但升任正五品、入了弘文馆,竟然还能担任弘文馆级别最高的判馆事,通俗点讲,就是成了弘文馆的馆长。

  弘文馆乃是三馆之首,更是首相范质直属机构,范质一长串的头衔里就有个弘文馆大学士。

  薛居正能担任其馆长,未来可谓是前途无量。

  真邪门...李延庆思来想去,突然想起父亲在某一封信中好像提到过窦仪与薛居正。

  再度拉开抽屉,仔细搜找一番,李延庆终于找到了五月中旬的一封信件。

  这封信虽然是父亲李重进的口吻,但看字迹,是出自老师吴观之手。

  李重进这三个月一共给李延庆寄来了四十余封信,有一半是李重进口述,吴观代笔。

  这二十余封由吴观代笔的信中,在末尾一般都会附带几条朝中的最新消息或者趣闻。

  四月下旬那封有关御史台的信件,也是由吴观代笔。

  老师有心了,晓得我在滁州信息闭塞,又或许是父亲的授意也说不定...李延庆摊开折成三折的信纸,逐字逐句往下看。

  找到了...五月十二,窦仪与薛居正回返寿州大营,统共只征集到两千余石粮米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