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一体化进程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英国人为了抹平贸易逆差搞出来的。

  现在被奥地利资本抢了市场,英国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掀翻桌子倒还不至于,这点儿冲突还不需让两国撕破脸皮。

  当然翻脸也没有用,这是商业上公平竞争。英国人当时棉纺业产品供应量不足,才让奥地利趁虚而入,约翰牛还没有让市场等着的能力。

  现在美国内战结束,南方的棉花产量明年可能就会恢复正常。得益于劳务输出的功劳,这个产量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美利坚联盟国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他们的棉花亩产量,通常要比其它地区更高一些。

  当然亩产量不足,可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弥补,只不过相应的劳动力投入还是增加了。

  历史上,北方赢得了胜利,作为失败者的南方种植园主们丧失了廉价劳动力,棉花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又遇到了印度、埃及棉花抢市场。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北方资本家们需要廉价工业原材料,利用提高关税、铁路运费等手段,让美国棉花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现在印度棉花产量还没有提升上来,为了争夺劳动力开挖苏伊士运河,英国人在埃及推广棉花种植也遭到了法奥两国的阻扰。

  这个时候美国联盟国在棉花市场上的唯一竞争对手就是——西非。

  国际市场上棉花供应量还没有过剩,短期内这种竞争不明智,奥地利本身就能消化掉西非棉花的大部分产能。

  可是未来印度棉花入场、埃及棉花入场,这种竞争就会变得白热化。

  在棉纺织业要和英国人竞争,棉花市场上又要和美国、埃及、印度竞争,这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弗朗茨不得不提前考虑。

  美泉宫

  “今天的议题只有两个,其一、怎么样才能够保住我们棉纺织业产品,在欧洲大陆上的市场份额;其二、如何保障棉农们的利益?”

  这个年代工商业制品较少,纺织业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奥地利的核心产业不包括棉纺织业,可是因为美国内战的缘故,棉纺业异军突起了,这就不能够放弃。

  目前巴伐利亚、符腾堡、伦巴第、威尼西等地区,棉纺织业产业工人高达一百二十余万,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更是超过了二百五十万。

  这么多人就指着纺织业吃饭,直接决定了维也纳政府必须要保这个产业,这次英奥贸易争端不可避免。

  保障棉农的利益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殖民地的种植园主大部分都是贵族。

  这是奥地利的国情决定的,普通民众受限于经济实力,就算是开辟种植园面积也不大;资本家们对种地无爱。

  因为国内土地赎买的缘故,很多贵族丢掉了土地,获得了一笔赎买金,这些钱显然不能放着坐吃山空。

  殖民地开辟过后,很多保守的贵族都将投资目标放在了种植园上。或许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