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九章 后手9_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我再次笑容满面的站在大礼堂的讲台上,今天是官办联校新一批生员,选任地方职位的日子。

  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官长,我也要出面主持一些沿袭成规的礼仪性活动,比如亲自给他们逐一受任和嘉勉,然后说一些警醒鼓励的话语和典故。

  比如“五子登科”“五大天地”“带土地公回家”“三代进士”“做文章与生孩子”“放火点灯”“拜见兄长”之类通俗易见的官场段子和笑话,且博得一笑的同时,也算是劝勉互进。

  一边说着各种来自后世的典故,一边打量着这些或振奋,或雀跃,或沉思,或欣然,或期盼或憧憬,或崇敬……表情各异的面孔,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要是禁不住的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这些就是我日后,加强统治力的基石,实现推广理想与信念的种子和火苗。根据最初推行下来的三分区渐进制度,

  如今淮东治下的青沂淄潍密海六州,加上一些大部分或部分直接控制的地区,建立了相对完整行政体系和有效统治秩序的第一类县治,大约达到三十八个。

  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是这些县治的情况不一,户口数量差别也较大而相当不均衡,有的情况好的县有好几万人口,像益都临沂这样军民汇聚的重镇和府,轻易可以达到七八万人。

  而有的偏远荒僻的县下,往往却只有县城内大几千万把居民百姓外,野外其他全是劳役营和驻屯点构成的编管户,或是大量驻军据点之类,这种明显头重脚轻的奇葩现状。

  此外还有二十三个,只是在大小城邑内和交通要点内,通过维持驻军的存在,建立初步政权和统治秩序,属于第二类乃至第三类情况的县治。

  另外,在这些县治之间,还有大小十几个专门划出来,比同县治级别的畜牧矿冶渔盐铸造军港商埠等类型的直属区域,也需要专人来管辖和运作。

  如果严格的按照国朝令制的县令县丞县尉主簿典史等名目,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再加上那些州下的长史别驾司马司簿参军。参事诸曹,等形形色色职事,至少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安排上数百个流内品官的位置,

  这还不算,在制置使和镇抚使辖下,设有管军的幕职官和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的具体数量。

  当然,其中大半数位置还是因为缺乏足够合适的人手,而继续宁缺毋滥的空缺着,而尽量通过各种一职多兼和军地统筹,维持着最简明扼要的基本行政区划和职能运作。

  就算把这批几十名刚结业的生员,投进去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就急不就缓而已。不过这东西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以淮东的现有基础,想要建立一个严密而周全的行政体系,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积累和培养。

  毕竟,现实中的行政运转,可不像战略游戏一样,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