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底定3_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成了幽州城内外的压制和肃清之后,随着回流和重新安置的人口而重新恢复了几分人气和喧嚣;

  我坐镇在城门楼内的中军大帐,也随之正式搬到了更加方便和宽敞的内城白瞿园中,这里的前身是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所修的涿郡临朔宫,*shuotxts/com|

  当然了,我搬到这里来倒不是为了贪图享受和一时安逸,而是方便处理政事和发号施令还有一点象征性的入主意义;毕竟,相对内城其他地方的残破和荒废,这里有得是现成大片功能性的公用建筑规划和用来开会、议事,乃至举办庆功宴会、接受集体会见的大型厅堂、场所。

  因此无需大兴土木就可以入驻办公,顺便安置下诸多后续管理和处置的附属部门来。

  对于善后处理的方略,淮镇如今早以及有所成案;无非就是“编户齐民””丈地清亩“治河通漕”“修路开荒”之类,以优先恢复生产为主、自救自济的诸事而已,自有一套来自淮地培养出来的熟练官吏,进行接手和推广下去。

  而一贯以来运营成熟的编管制度也是个好方法,值得在新占领的土地上继续推广下去;至少在将那些存在抵触和反抗情绪的残余土壤,给逐渐甄别、过滤出来之前,限制下大多数城邑居民的人身自由,而进行集体劳动改造而逐渐打上淮镇独有的烙印,总是屡试不爽的万灵丹。

  毕竟,古往今来的大多数对外战争和扩张,所谋求的无非就是人口和土地为代表的,各种社会资源及其衍生的产物;而对于已经初步实现了初级工业化奠基和初级生产体系自我复制玉循环的淮镇而言,这一次也没有什么例外。

  人口意味着更多可以投入工业化的低端劳动力和潜在的兵源基础,而土地即代表了粮食、畜牧、矿产之类的资源产出和生产原料的积累。

  因此,这一战下来的收获自当还远不止这些,除了幽州州治蓟城城内的人口之外;分散在幽州治下良乡治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安次、涿县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固安、雍奴治今天津武清、昌平、怀戎治今河北涿鹿西南、潞县治今北京市通州区等十县境内的人口,大概还可以简括出二十几万来(虽然大多数是老弱妇孺),而据说在幽州镇最盛之时,境内的军民百姓甚至可以达到百万之口。

  然后,通过在幽州城所获的户册簿籍判断和预估,目前初入淮军掌控的平卢道山前九州,地方上至少还有上百万的残余人口,等着下一步各级政权建立起来之后的详细清点和编列出来;

  而这还不包括那些广占良田沃野的大小将门和豪族名下,所隐匿和荫包起来的不在册人口;而这一部分也是他们时代沿袭下来的家将、部曲、私兵等私属武力的主要来源和基础,预期会达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