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洛阳文会[一]_[三国]焚香祭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早在被刺杀的当晚,崔颂就动过跑路的念头。

  无关勇怯,只因逃跑是人类在遇到危险时的本能,不受理智支配的一种冲动。

  等冲动冷却,崔颂就明白过来,跑路的方案完全行不通。

  在治安最好的京城,尚且有刺客胆敢入府行刺,要换做别的地方,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

  若背后主谋真想置他于死地,他就算顺利逃出洛阳,也会在半道上被人截杀。

  到时一句“山中多贼寇,死于山贼之手”,算是枉死了。

  退一步讲,就算他运气爆棚,或者背后主谋改变主意,不想要他命了,他也不一定能平安回乡。

  早在黄巾之乱伊始,天下就已呈乱象。

  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连饭都吃不饱,这才揭竿子造反。

  不敢造反的,就落草为寇,抱团抢劫杀人,砍起富户那是毫不手软。

  至于贼寇有多少?看看黄巾军的规模就知道了,其密集程度,堪称植物大战僵尸,最高级的扫雷游戏,一踩一个准。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带上一群护卫也不一定安全。何况外贼难挡,内贼更是难防。财帛动人心,君不见史书中有多少名将被手下士兵谋财害命,董卓的女婿牛辅就是因为钱财太多而被自己的属下联手杀害。

  山高路远,出远门实不是一个好选择。

  相比之下,留在京城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董卓不入京的话。

  所以崔颂决定静观其变,暂时先留在洛阳。

  算起来,也该到汉灵帝驾崩的时候了。如果他的记忆没出错,汉灵帝死完蹇硕死,蹇硕死完何进死……等袁绍诸人屠完宦官,这才轮到董卓进京。

  他要想离开洛阳,至少要等到董卓入京的时候。

  介时兵荒马乱、朝局动荡,人人自危,幕后黑手必定无暇顾及于他。

  假若幕后黑手是蹇硕,则更不必担心――人都死了,还能从地府里派人来勾他魂吗?

  当然,就主观上而言,自从昨日绕府调查一圈后,崔颂就对“凶手是蹇硕”这个想法划了个小小的叉。

  倒也没有具体的证据与精准的推断,崔颂只是有这么一种直觉。如果刺客真是蹇硕派来的,杀人动机是因为白天的事……那么以这小心眼的程度,在刺杀未遂的情况下,不报复府里的其他人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若真对他心存恶意,怎么也得杀几个家仆以恐吓他。

  然而没有。

  一击不中即退。没有死脑筋地死磕,也未迁怒于其他人。

  这“冤有头有债有主”的风格,有序犯罪的作风,实不像是为了点口头之争就来杀人的。未免自相矛盾。

  可,若是幕后之人不是蹇硕,那又会是谁呢?

  他一个未成年未当官,闲赋在家的读书人,谁会想要他的性命?

  问题又绕到了原点。

  原主招惹的仇人也好,便宜爹以前的政敌也罢,没有依据,猜了也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