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五章 近贤臣远小人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头说过,行人司的职责包括八大类:一,遣充册封藩国使者;二,奉旨慰问;三,征聘贤才;四,护丧祭祀;五,护大臣归;六,抚谕诸藩;七,奉使地方;八,奉旨奖谕。

  孔子的诞辰是十月九日,因此,明朝每年到这个日子,各地官学都要举行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在历史上是古代帝王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起到了崇德、报本、教化的社会作用。

  到祭孔那日,地方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都要齐集文庙大成殿祭孔。

  地方上的事且不说了,北直隶直属中央管辖,行人司若派人去主持,道理上也说得去。

  虽说不算是拿得出手的政绩,倒也能将今年岁末京官六年一次的大考给应付过去。只要不得一个:“下下”的评语,周大人头上的乌纱帽就保住了。

  “这个不错,我这就去找秦司正。”

  “哎……行人,行人……属下话还没有说完呢……”但周楠就已经跑远,郭书办无奈地摆了摆头。

  不一会儿,周楠就回来了,对郭书办笑道:“老郭,事成矣,明日一大早你我出京公干。”

  郭书办:“去哪里?”

  周楠:“不用担心,是延庆州,距离京城也就一百多里,一日即到。”

  郭书办跌足:“哎,行人你就是心急,怎么去延庆?”

  周楠不解:“去延庆不好吗,多近啊,出远门很辛苦的。”

  郭书办道:“你我出门办差,按照司里规矩只批二两脚钱,够什么?”

  周楠:“够用了,书办不用担心,一应花消有本大人呢!”

  “给公家办差,哪里有自掏腰包的道理?行人你还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啊!”

  “这里面还有什么道理,郭书办你说来听听。”

  明朝的官学一片糜烂,教育质量低劣。真正有家世、能读书的,要么直接聘请名师回家当私教,要么送去书院进修。入官学,那就是误人子弟。

  因此,地方生员即便进了学,也就挂个名要,只每月领廪米的时候露一下面。那些实在吃不起饭的人,或者偏远地区的生员才住在官学中。

  官学说穿了就是个安置杂流官员的养老院,经费有限。通常,为了维持官学的运转,地方官员都要补贴。

  补贴多少,得看当地财政的多寡。

  江浙富庶之地且不说了,就北直隶而言,最富的州府当属顺天府和保定府。顺天府周楠肯定是捞不着的,保定那边也没可能。但真定、河间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去这些富裕的州府公干,按照官场上迎来解往的惯例,事毕官员会有一笔程仪奉上。在举办祭祀大典的时候,还能从中克扣些做为官员们的办公经费。这一趟走下来,周楠和郭书办各有几十两进项。

  这也是郭书办今天如此殷勤提醒周楠出京公干捞政绩的原因,想得就是弄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