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98章 古人的智慧_丰碑杨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杨五说的是实话。

  铁骑军从创立,到诞生,再到经历磨练。

  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正面战场上,以弱胜强,击溃敌人。

  让耗资巨大的铁骑军去攻城,那并不是侮辱,而是谋杀。

  铁骑军并不是不能攻城。

  只是他们那厚重的装备决定了他们攻城属于弱项。

  在攻城战上,铁骑军的军卒们根本发挥不出他们的实力,也没办法做到以一敌百。

  所以让铁骑军将士们去攻城,就等于是在扔掉杨七精挑细选出的人马的性命,说不定还得扔掉一套昂贵的装备。

  亏本的买卖杨大可不干。

  攻城战斗上铁骑军插不上手,不代表铁骑军就不能协助攻城。

  杨大稍微盘算了一下,心里就有了对策,“复兴军负责攻城,铁骑军负责拦截要道,阻止敌人援军驰援,游骑军继续扫荡。

  敌人既然放弃了乡野,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再给他们留着。

  他们既然喜欢扎钉子,那么我们就想方设法把他们变成一根一根的钉子,把除掉。”

  杨大攻城,杨五围点打援,殇倾子清除残余。

  这一套兵法,用在现在这种局面上,刚刚好。

  杨五没理由拒绝。

  当即他点头赞同了杨大的战略布置。

  杨大迅速的派人去把他的命令传达给了远在几十里之外的殇倾子。

  就这样,在殇倾子的扫荡下和疏通道路下,杨大率领着兵马,轻松的到达了朔州的第一个城池前。

  这是一座老城,杨大很容易的从上面看到了汉朝时期的城墙的影子,从城门楼子上判断出唐代建筑的样子。

  瞅着这座老城,杨大和杨五齐齐摇头。

  为何摇头呢?

  因为这座城的主人,绝对是一个蠢货。

  研究史书的人,会在史书上轻易的发现,军队在进攻作战的时候,很少会去绕开一座城,去攻击下一作城。

  他们打仗就像是拔木桩子一样,一个一个的攻克过去。

  之所以不绕开,并不是因为绕开以后,后被后面绕过去的城池偷袭。

  而是因为,古代的大多城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交通要道上,要么依山而建,要么依水而建,要么依林而建,要么就建在平坦大道的必经之路上。

  总而言之,怎么挡路怎么建。

  这要是在后世,挡路,特别是挡住高速要道建立城池,一定会被人喷死。

  但是在古代,这却是智慧的结晶。

  古人之所以选择这么建城,就是因为占据了交通要道,敌军就没办法从这里绕过去,去攻击容易攻打的城池。

  一个木桩子拔不掉,就别想拔下一个。

  当然了,占据了交通要道,也阻止不了两条腿可以行便天下的人。

  那么是为了阻止什么呢?

  辎重!

  不论是什么时期的战争,只要是有人参与的战争,辎重都占据着很大的地位。

  而古代的战争中,辎重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建立在交通要道上的城池,可以轻松的挡住想要过去的装载着辎重的牛车、马车、驴车等。

  即便是让你们费尽心思绕过去了。

  城池内的兵马,一样可以轻而易举的偷袭押送辎重的队伍。

  交通不便,运输不便的情况下。

  押送辎重的队伍,又怎么可能跑得过轻装简从的敌军呢?

  而杨大和杨五齐齐摇头,就是因为这个城的城主是蠢货。

  这座城池明显建于汉朝,修建于唐朝。

  能被两朝重视的城池,占据的自然是一块交通要道。

  城池是依托丘陵而建,在城池的两边,都有低矮的丘陵。

  丘陵并不能阻挡辎重的车马。

  但是杨大和杨五能轻易的判断出,在这原本的丘陵上面,应该栽种着密密麻麻的树木。

  逢林莫入。

  这是兵法的一大要诀。

  为的就是防止敌人在林中埋伏,或者火攻。

  而这座城的主人,显然是自做聪明,他不仅砍伐了丘陵上的树木,甚至连树桩也拔除干净了,而且还在场面养了一片厚厚的绿草。

  丰碑杨门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