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85章 辽国反应_丰碑杨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名韩德让,韩德让自然不可能装聋作哑。

  左右摇晃了一下脑袋上的翎羽,韩德让躬身道:“回太后的话,老臣以为,事到如今,唯有一战。宋国大兵压境,以赵光义的性子,调动这么多兵马,若是不打一场,恐怕难以收场。”

  萧太后挑起凤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打自然是要打,我大辽也不是软柿子。历来只有我大辽欺负别人的份,哪有被别人欺负这一说。”

  萧太后这话说的轻飘飘的,可是言语间却充满了那种强国应有的霸气。

  说完这话,不等百官拍马屁,萧太后话锋一转,道:“只是我大辽如今内忧严重,虽然在禁海的政令上稍有成果,可百姓依然困苦。以国库如今的存粮,只怕难以支撑一场动则百万人的大战。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解决大军出征的粮草问题。”

  辽国枢密使北院大王耶律斜珍出列道:“不知如今国库存粮,能支持多少大军出征?”

  萧太后神色有些黯淡,低声道:“不足二十万……”

  二十万?

  百官们闻言都是一愣,旋即赶忙低下头。

  国库的存粮仅够二十万大军出征所用。

  二十万大军对上宋国的百万大军,未战就先输了一头。

  虽说赵光义号称有百万大军,有点吹嘘的成分,但赵光义能吹出百万大军,那么他真正带领的兵马,就绝不会少于六十万。

  即便如此,大辽的二十万大军也挡不住宋国的大军。

  耶律斜轸听到了这个数字以后,脸色铁青。

  萧太后凤目扫视百官,淡淡道:“如今国难当头,诸位爱卿是不是也该出一出力了?”

  百官们面面相觑,萧太后这是要薅羊毛,让他们出血。

  已经被薅过了一次的百官们,自然不可能再被薅一次。

  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

  有人提议让大军就食于敌,有人提议坚壁清野收拢燕云十六州百姓手里的粮草供给大军……

  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

  萧太后冷眼看着台下的群臣,心中杀意凌然。

  可以同富贵,却不愿意共患难,这种臣子,大辽不需要。

  大辽之所以能够称霸北方,靠的就是团结。

  自辽太祖耶律阿骨打立契丹国起,辽国就是靠着契丹八部的团结,加上了不断的吞并和削弱那些小部落崛起的。

  如今大辽江山打下来了,大家也被富贵眯住了眼,忘了曾经他们是从缺衣少食的游牧部落爬起来的。

  腐朽的贵族需要消灭,新兴的贵族需要扶持。

  如此才能给大辽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才能继续强大下去。

  萧太后虽然是个女人,可是杀起人来绝不手软。

  耶律斜轸算是朝中少数了解萧太后的人之一,他也是第一个感受到萧太后眼中充满了杀气的人。

  当即,耶律斜轸出列,沉声道:“老臣愿意率军出征,凡老臣部下,愿就食于敌,不耗费国库钱粮。”

  关键时刻,耶律斜轸出声,压下了萧太后的杀心。

  耶律斜轸代表自己一派系的贵族妥协,让朝堂上为之一静。

  耶律斜轸作为辽国枢密使,地位仅次于耶律休哥之下,他已经低头服软了。

  朝廷上的其他百官自然不可能再愚蠢下去。

  耶律斜轸的妥协,像是提醒了朝堂上的百官。

  百官们一改刚才的态度,纷纷表示愿意帮忙。

  有出万担米的,有出万头羊的,有出兵甲的,有出衣物的。

  然后,即便是把他们口中的东西加起来,依然是杯水车薪。

  大辽想要对抗宋国的百万雄兵,可不是一二十万兵力就能抵挡的。

  最不起码也得派遣六十万的大军。

  六十万大军出征,每日耗费的钱粮数以万计。

  单看赵光义为了征辽,不仅解开了封藏多年的封桩库,还向南国钱行借贷了一万万钱,就足以证明,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多费钱。

  丰碑杨门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