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64章 翁婿话南国_丰碑杨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释道:“陛下和朝堂上百官的目光,都停留在辽国。自然无暇顾及南国这种小国。”

  “盲目自大是会害死人的”

  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真的是朝堂上百官的通病。

  几乎一切有关于邻国的情报,特别是邻国小国的情报,大宋都没有去搜取的心思。

  对于邻邦小国,大宋的态度简单的令人发指。

  来朝贡就可以了,至于你们国内的事情,我们懒得管。

  除了鸿胪寺这种专门负责外交的部门外,朝廷上随便拽出一个其他部门的官员,恐怕连邻邦小国国主的名字都叫不全。

  就更别提邻邦小国的文臣武将了。

  这也是为何杨延嗣在裂土封疆以后,还敢回大宋继续任职的原因。

  有些人觉得这有些夸张了。

  其事实恐怕比这还夸张。

  若不是因为如此,后来的西夏、青唐等等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也只有周边的小国,壮大成为大宋的敌人后。

  朝堂上的百官们,才会去真正的重视人家国家的情报。

  若是在此之前,人家表现的够恭顺,够臣服。

  这些百官们,连多了解人家一点的心思都没有。

  杨延嗣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才敢肆意妄为。

  因为,只要他的身份不曝光,没人会刻意的去查他。

  而且,他在南国的时候,也有意无意的隐藏着自己的身份。

  除了一些信得过的人以外,杨延嗣很少接触那些和大宋有交际的人。

  比如从大宋过去的人,很少有人会见到杨延嗣。

  即便是见到了,也很少有人知道杨延嗣的身份。

  对于大宋朝堂上的这种弊端,杨延嗣也曾经跟曹彬讲过。

  曹彬也曾私底下验证过。

  得到的答案,和杨延嗣所述的并无二致。

  不过,曹彬纵然是明知此事,也会假装不知。

  因为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南国。

  “小子,你说南国缺人?”

  杨延嗣诚恳的点头,“非常缺。目前,南国的总人口,也只有两百多万人而已。对一个占据着近四府之地的国家来说,这些人口太少了。”

  “宋琪提到的西北旱灾所颤声的一百三十万流民,你觉得能不能谋划一下?”曹彬提议。

  杨延嗣果断摇头,“咱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瞧瞧的发展。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引人注目。西北的一百三十万流民,我看着也眼馋,也想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可是,即便如此,也只能看看。

  大规模的流民迁移,很容易吸引朝廷的注意。

  一旦让朝廷的视线注视到南国身上,我们想要再隐藏自己,就很难了。”

  曹彬沉吟道:“你说的也对,是老夫贪心了。”

  杨延嗣笑道:“南国人口的问题,岳父你不必操心。小婿已经想了不少办法,在迅速的壮大南国的人口。当务之急,咱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家里的产业,和家眷们,慢慢的转移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