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五好青年朱厚照_大明:我是五好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宫的教育可谓是这个时代的顶尖,哪怕是人中龙凤的状元郎也不过只是个讲学罢了,东宫詹事府的詹事更是被世人认为一只脚踏入内阁,有着远大前程。

  而今的詹事府詹事杨廷和,少詹事王华,还有多少部堂翰林排着队等着给自己上课,师资力量可谓是大明独一份啊。

  堂上,朱厚照听得昏昏欲睡,说实话,杨廷和为官很有一手,可是这教书嘛,却是差了些,每日里就是读些儒家经典让自己背诵,大谈圣贤之道,着实无趣了些。

  如今的杨廷和,还不是日后那正德,嘉靖的两朝首辅,可朱厚照从未低看过此人,要知道,日后刘瑾势大,被称为立皇帝,谢迁,刘健老臣纷纷告退,李东阳隐忍不发尚未成功,终究还是这人一举拿下刘瑾。

  朱厚照相信,如果不是继任的嘉靖帝太过妖孽,这大明最大的权臣,怕不是张居正,而是他杨廷和。

  但最让朱厚照心生芥蒂的是野史中所说,武宗病重,杨廷和使的内外断绝,甚至武宗还未病逝就开始准备物色新君了。

  凭借这些,朱厚照已经把他排除在心腹之内。

  “殿下,殿下”,朱厚照睁开眼,看见杨廷和一脸不满:“殿下,臣今日为为殿下讲学的乃是孟子,这讲的都是治理天下的圣贤道理啊,陛下励精图治才使得大明中兴,即便政务繁忙也是每月经筵不曾停过,殿下应该要以陛下为榜样啊,万万不可如此懈怠啊。”

  朱厚照看着杨廷和苦口婆心的说着,轻笑道:“杨师傅说的本宫自然知道,本宫刚刚只是闭目沉思而已,想起本宫在东宫翻遍了历朝历代的史书,看进去些许,可还有些不明白的,还请杨师傅教导啊。”

  杨廷和一听太子主动虚心求教,这可是少有啊,杨廷和立马换上一张笑脸:“嗷,殿下可是遇到什么难题,有哪几处可有疑问?还请殿下说来,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殿下解惑。”

  朱厚照乐呵呵的抛出了自己的问题:“杨师傅,本宫看时发现,为何历朝历代的王朝难有三百年之国运,虽说两汉四百年,两宋三百年,可这其中王莽篡权,靖康之难,几乎亡国,与再造别无二异。就说那盛唐,黄巢之乱以后与亡国无异啊。

  本宫有些不明白,为何就没有千秋万世的王朝啊,我大明,难不成也是如前朝一般?”

  这就是中国历史的怪圈,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初期的统治者都曾想方设法用尽心血力图使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家天下”万世不朽,但是无一例外都逃脱不掉两三百年一次的改朝换代的命运。

  的确如此,从王朝的实际存活时间来看,没有一个王朝没有能活过300年的。

  杨廷和大吃一惊,本来他以为太子读书也只不过读了个皮毛,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竟看的如此深远,太子想要的是一个千秋万世的大明,这些才是帝王之术的核心啊。

  杨廷和思虑半天,侃侃而谈,从末代君王不休政德,贪图享乐,任用奸逆讲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最后,杨廷和还发自肺腑的说道:“殿下,亲贤臣,远小人才是明君所为啊。”

  朱厚照有些失望,他本以为杨廷和作为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可以告诉他答案,告诉他历史早就有了定论的东西,土地兼并,贪官污吏,可杨廷和的回答完全就是把责任怪在了君王一人身上,避重就轻,或者是,他知道,只是他不愿挑明罢了。

  朱厚照突然想起日后的崇祯皇帝,有些唏嘘,这位帝王宵衣旰食,勤于政务,就连李自成都说君非甚暗,可最后还不是成为了史上悲情的帝王。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