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五十三_大明:我是五好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下子,事情就没有报个祥瑞那么简单了。

  这基本上就是辽东都司的头头脑脑都打了包票,种出了一种亩产三十石的新作物啊。

  刘健觉得有些头晕眼花。

  朝廷最缺的,最不嫌弃的就是就是粮食,可是新的主粮,有这么简单就种出来?更何况是如此高产。

  王越在奏章里甚至与麦稻相提并论。

  要知道,南稻北麦,这种格局足足有了数千年,前朝那么多的明君宰辅,都没有人说,发现了一种新的能与之代替的主粮啊。

  主粮的意义,对于大明来说,不言而喻。

  “快,我等速速进宫,禀告陛下”刘健当机立断,此事若是真的,其中的份量,比现如今朝廷的任何一件事都要重大。

  暖阁里,两份奏章摆在面前,弘治皇帝久久未能挪眼。

  弘治皇帝竟是浑身有些发抖。

  他很想问问,这是不是祥瑞,可区区几百字的奏章上,他看了又看。

  用的是亩产二字。

  奏章上的一字一句,对于王越这样的老狐狸来说,都要斟酌再三。

  亩产,就意味着可以推广。

  弘治皇帝有些恍惚,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三十石的数量,过于匪夷所思,过于荒诞了。

  要是报个三石五石,弘治皇帝还真的会信。

  可是低下头一看,刘健等人一个个都是要过年的样子,眼里竟是还含着泪花。

  “陛下”,刘健与弘治皇帝君臣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弘治皇帝心里的疑惑,“辽东巡抚,总兵上奏,定然不会有假。

  陛下若是依旧有所不信,那,那想来何公公定是给內廷也上了章子,到时候在做分晓。”

  弘治皇帝一震,对啊,还有中官这一条线。

  大明地方体制与前朝截然不同,吸取了前朝行省制度赋予地方太大的权利的教训,这军事,行政一分为二,还有宫里派出的太监监视,三方互不统属,极大的给了皇帝操弄的空间。

  “萧敬,何鼎可是有上书?”

  萧敬也是懵了,这,好像没有吧……

  萧敬摇了摇头,弘治皇帝有些气急败坏:“你啊你,越老越不中用,滚回去看看,要是有的话,即刻报来。”

  萧敬一刻都不敢耽误,来到司礼监。

  这司礼监与暖阁几乎别无二致,几个秉笔太监正在过着阁老的票拟,看见萧敬来了,纷纷起身上前行礼:“见过老祖宗。”

  若是以往,萧敬是很享受这个被别人叫做老祖宗的过程的,可今日不一样,他有正事,他太清楚何鼎的奏报对大明,对陛下的意义了。

  “好了,该干嘛干嘛去,给陛下办事,可不能马虎。

  对了,辽东的何鼎,可是有奏报来了?”

  秉笔太监戴义谄媚上前:“回干爹,儿子倒是看见了,这何鼎忒不知礼数了,一点没有把干爹放在心上,儿子想着,往后搁搁,先晾一晾他。”

  看戴义那个劲,恐怕,还等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