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7 小昏侯“科举坑儒”!_楚氏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确得两分。字句写错了,但大体意思对了,依然可得一分。

  众小吏们足足忙了一天,终于把所有的考卷都批阅完。将考卷分档,按照分数高低分开,十分一个档次。

  几位主考官们将考卷抽查,复核了一遍,看判卷是否有疏漏。

  “禀报小昏侯、孔大人、王大人,诸位大人,六十分以上一人,五十分以上者十人,三四十分以上者一百余人,二十分以上者千人。其余不足二十分二千人,十分以下数千人。”

  “二十分以上者,门阀官宦士子占一半,儒生一半。...不过五十分以上者,儒生仅余一人,名为贾生。”

  金陵长吏统计完,向众官员们禀报。

  楚天秀听了,心头一震。

  他是想用这份童生考卷,来筛选一下天下读书人的基础学识,可这分数低的令他难以想象。

  金陵城里近万名读书人赴县试,超过二十分以上却不过一千人。

  这意味着,完全答对十道题以上的仅仅一千人而已。

  惨不忍睹啊!

  楚天秀也想过,大楚皇朝读书人的知识量会很贫瘠。

  可是真正一测,才发现学识广博的读书人太稀缺了。赴考的考生,绝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

  倒不是古人智商不行,恐怕还是书太少的缘故。没看过这些书,脑子再灵活,也答不上来。

  看来对整个大楚皇朝的知识普及教育,还是任重道远啊!

  还是书籍太少了,得多印一些拿去卖。

  众官员们都震惊的看向小昏侯。

  王栩朝楚天秀一拱手,问道:“小昏侯,这童生的录取线,划在多少分?!”

  “金陵童生的录取分数线,划在二十分吧。县试十中取一,共录取一千名童生,有资格参加第二轮的秀才郡试。郡试录取其中五分之一为秀才,国试录取五分之一为举人。

  王大人,童生名次定了之后,直接在贡院外张榜公布吧!至于郡试,将在五日之后举行。童生方可参加!”

  楚天秀想了一下说道。

  这样,金陵城大约能诞生严格遴选出来的四十名举人。

  其它百郡千县,最后遴选出一百五十名举人。

  然后二百名举人,一起参加殿试,进行最终的排名。

  能力先不提,最起码在学识上,这些举人要高出整个大楚皇朝绝大部分人。

  “这科举考试,为国选才嘛。这一考,让本大夫看到了整个大楚读书人的水准!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以后各郡县官员在文教方面的考核,也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了。就以童生、秀才的人数,来定。”

  王肃赞许道。

  “哼!”

  丞相孔寒友面色沉重,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他已经忍了许久。

  是心存侥幸,期盼儒生们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他也就默认了这次县试的结果。

  可是,金陵县试的结果出来了,五十分以上共有十名考生,但是平民儒生仅仅只有名儒“贾生”一人达标。其余皆为门阀官宦士子。

  这还是因为贾生是平王府的私塾先生,看书众多的缘故。寻常儒生,没有这个条件看这么多书。

  这太不公平了。

  光是看书这一个条件,就把绝大部分平民儒生给撸下去了。

  照这样的标准考下去,等第二轮郡试和第三轮国试之后,最后中举的儒生寥寥无几。恐怕不会超过十人。

  他孔门数百年来寄予厚望的“儒学大兴”,也彻底无望了。

  皇帝一旦被小昏侯的科举“蛊惑”,以全科取官员,儒生哪里还有再“独尊”的希望。

  他这毕生功业,付之一炬。

  这,断然是不能忍了!

  既然如此,那儒派就和小昏侯彻底决裂吧!把小昏侯搞下去,把科举大权夺回来。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