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7 春闱,马上要来了!_楚氏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自然这个老神棍,披着一身方士道袍到处装神弄鬼,其实心里门清...啥都不信,就是一门心思,想搞钱而已。

  董贤良这个儒生,披着一身的儒袍,学了半辈子的儒学,却一头掉进了道家的阴阳学大坑里,沉迷心学,爬不出来。

  “多谢小侯爷指教...董某这便去找李自然,去看看火药之密,究竟有何天地大道玄机。”

  董贤良愣了许久,深深一躬,离了平王府,去玄武庙找李自然研究火药。

  ...

  楚天秀总算把董贤良给打发走了,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把一个精通道家阴阳学的儒生,往火药这个深坑里带,一头扎进去,估计董贤良会懵很久,爬不出来。

  但是,这大楚可不仅仅一个董贤良。

  全天下,还有众多的读书人,整天抱着书,念叨“之乎者也~”,他要把这些吃饱了饭没事干的儒生,统统带进这个大坑里去。

  让他们脑子清醒一点。

  ...

  把《石头记》给完本了,又打发掉了董贤良这个搞事的。

  楚天秀终于有心思,开始在书房里挥笔疾速,设计“春闱”了。

  不错!

  春闱。

  大楚皇朝,首届科举考试的第三轮“国试”,又名为“春闱”。就是春天,在房间里考试的意思。

  “国试”,由他小昏侯为主考官,设计出整套制度。

  并由丞相府、御史台一起协助执行,出钱出人出场地,负责监督,在金陵城举行“国试”考试。

  而在“国试”之前。

  还要先进行第一轮“县试”,每县从众多自举的读书人里面,选拔出前十名,为童生。

  然后让这些童生们,前往郡府,参加第二轮“郡试”,选拔出前十名,为秀才。

  然后,这大楚百郡选拔出来的上千名秀才,前往国都金陵城,参加“国试”,成为举人。

  大概只能考中一二百名左右的举人。

  最后,才是这些举人,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第四轮殿试。进行最后的排名,授予官吏职位。

  “县、郡、国”这三轮考卷的内容,当然也需要他小昏侯,亲手设计。

  县试、郡试的考卷如何密封,派军队运送往天下各县郡,制定出严格的规矩,以防考题泄露。

  监考、批卷,这些都要有详尽的规定。

  这是一套极为复杂,严密的选人制度。

  楚天秀要最短时间内,数日之内,按照后世的各个朝代、甚至现代考试的记忆,设计出整套的严密科举方案来。

  然后开始在整个大楚范围内,迅速推行这个制度,开始人才选拔。

  皇帝项燕然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惜更换掉丞相府的主相,也要全力推动新政。

  而且,给了他小昏侯极大的授权,定然是想要尽快看到科举考试的成果。

  看看,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否优秀,能为皇帝所用。

  皇帝不会有太多的耐心,等待几年之后才见到科举效果。

  他当然不能磨磨蹭蹭。

  越早越越好!

  最好,一个月之内开始“县试”。

  ...

  虞园,彻夜灯火通明。

  楚天秀独自一人,在奋笔疾书,设计整套科举制度,还有“县、郡、国”三份考卷。

  其他人信不过,任何人不允许进入书房。

  只有李虞,还有狄儿、祖儿,在书房里帮忙打下手,帮他看是否有疏漏之处。

  “夫君,一场县试才录取童生十个名额?这会不会太少了?”

  李虞有些担忧道。

  光是一个平王府,便少说有上百个私塾学子。

  “不少,一年十个,十年就上百个了。”

  楚天秀摇头。

  在二千年前的古代,能看书识字的读书人在总人口的比例其实是非常非常少,都是富户、小地主、中大地主家的子弟,才能进私塾。

  就目前这条件,农家子弟根本读不了书。

  能通过三轮选拔,考上举人,那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几乎能直接当县令了。

  三十岁童生,五十岁老秀才,白发苍苍魏巍颤颤的举人,那也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金陵城情况特殊。

  这帝都,聚集了天下门阀、王侯、迁徙过来富甲天下的豪门、官宦朝臣。

  这才显得读书人极多。

  但去到偏僻的县里,其实看不到多少读书人的。

  十个童生的名额,基本上把一个县城里,最顶尖的一小撮读书人,都给网进来了。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