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8 孔、董密议,师徒联手!_楚氏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奈。

  “但,攘外必先安内。

  打匈奴之前,必先铲除众诸侯,以防心腹生变。

  这群诸侯,占了我大楚将近小半的版图、钱粮,手握重兵。一旦天下有变,他们定然群起攻讦。

  剪出众诸侯王,这是大楚皇朝翻天覆地的大事。调动军队何止数十万,钱粮无数。

  可是这朝堂上的官,大多都是黄老之官。

  从谢主相、王副相,到九卿官僚,一个个讲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主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是没事。

  谁会支持开战?

  想都不必多想,朝臣们定然是不支持,甚至反对剪出诸侯王。

  皇帝下了决心。

  那这朝廷上的黄老之官,必须要动一动了。

  而‘岁举制’,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在岁举上撕开一个口子,换一批新的官员进入朝堂,换一批支持剪出诸侯王的臣子们进来。”

  孔寒友淡淡说着。

  董贤良仔细的聆听着,默然。

  废除岁举。

  这是恩师、他、晁方正,还有天下儒生们,这些年一直渴望的事情。

  每年岁举的一百个名额,都掌握在门阀、勋贵和各地郡守的手里,他们有权利推荐举子,举子们几乎全是一群高门士子、关系户。

  在这种制度下,有几个底层的儒生能进朝堂?

  目前朝廷上的儒派官员,大多几乎都集中在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孔寒友的庇护之下,权利极少。

  而丞相府、太尉府,清一色的门阀勋贵派官员,把持着大楚中央到地方郡县,几乎所有的权柄。

  没有大量的儒派官员,谈何大兴儒宗?!

  皇帝有心推行新政,破掉岁举制,废掉门阀勋贵派系的选人特权。

  用新的选拔制度,把一批中底层,才能出色的儒生们提拔上去。

  儒派官员,对新政,自然是全力支持。

  “破岁举,立新制!...这是千年大变革。对大楚皇朝利处极大。弟子当奏疏,直言利弊!

  弟子个人荣辱,无需太在意。”

  董贤良眸中露出毅然光芒,拱手道。

  孔寒友看着意志坚定的董贤良,微微颔首,赞许道:“那就全力以赴吧。为师帮你留着后路!”

  “对了,恩师。小昏侯办的《大楚邸报》,弟子仔细看过,发现这邸报妙不可言。

  恩师,我们可要将小昏侯,拉入我儒派中来?得小昏侯,犹如得一员大将!攻破岁举制,定然要容易许多。”

  董贤良拱手,提议道。

  “小昏侯这金陵大纨绔,出身昏侯府,他非儒生,也非门阀、非勋贵,就是一个前朝余孽的血统。

  非我同类,其心必异,谁知他心中最终想干什么?

  此人的种种行为,造纸、小说、邸报,样样拿手,想法更是天马行空,无从预测,难以预料。

  小昏侯造纸,对文化大兴,自然有大益处。为师对他此举,也是颇为赞许。

  但是,为师从未当他是儒派的同党。

  别说我们儒派、门阀勋贵派,不想要这血统不纯的人。

  就连皇帝对昏侯府也是早有戒心,把他打成上门赘婿,让昏侯一门彻底无法翻身,实在是英明之举。”

  孔寒友摇头,道:“你和小昏侯同殿岁举,有些私下交情,这没什么。

  你甚至可以利用他。

  但切不可,将小昏侯视为同党!他跟我们天下儒生,不是一路人。

  党同伐异,这是天理。

  我儒派里面,要是混进一个奸细来,那就很容易被内部攻破了。”

  “是!”

  董贤良愣了一下,心中无比纠结。

  他是非常欣赏小昏侯,满身横溢,遮挡不住的才气。

  小昏侯的战斗力极强,把他排挤在儒派之外...唉,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万一小昏侯攻击儒派,他岂不后悔?

  “你若觉得可以借助他的力量,利用一下也无妨。...但心里一定要绷着一根弦,小心提防!”

  孔寒友安慰道。

  他就担心,自己这持重厚道的徒弟,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太少。被小昏侯给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