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章 点检做天子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子莫如母。

  赵匡胤带兵回京的消息,很快就有人给赵府报信,说:“点检已经做了皇上。”

  匡胤的母亲杜氏道:“我儿一向胸怀大志,小时候就有算命的说,这孩子有帝王之相,如今果然灵验,阿弥陀佛。”明代岳正有诗为证:

  家母素知儿有志,他人却道帝无心。

  史官兼载非相牾,后世那知费讨寻。

  范质、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辅跟赵匡胤的协商结果是:

  一、善待符太后和小皇帝;

  二、恭帝禅位;

  三、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带兵进入皇宫,他想当面和小符太后说说心里的苦衷。

  有一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匆匆而过。

  匡胤问:“这是谁的孩子?”

  宫妃回答说:“世宗柴荣的儿子。”

  范质、赵普、潘美也都一同跟着赵匡胤进宫,匡胤问他们该怎么处理。

  赵普道:“应该除去,以免后患。”

  匡胤道:“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实在于心不忍。”当即命宫妃将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

  以后,赵匡胤也没再问起孩子这事,潘美也没有向赵匡胤提起这婴儿。潘美给这孩子取名潘惟吉,这婴儿长大成人之后,官至刺史,活得很好。

  王溥和魏仁浦早已带领文武百官列队等候。

  小符太后带着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来到崇元殿,举行禅让之礼。

  恭帝年幼,没有准备禅位诏书。

  翰林学士陶谷,从怀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交给周恭帝。

  这真是夏天里送雪糕,冬天里送棉袄,黑暗里送灯泡,饥饿时送面包,陶谷的反应太快了,他怎么会事先准备好禅位诏书的,至今都是个谜。

  禅让礼毕,赵匡胤在龙墀北面三跪九拜,昭告天地。

  宰相范质扶着赵匡胤登上大庆殿,在东暖阁换上龙袍,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四海一邦,唯我独尊,华夏中兴,舍我其谁!

  赵匡胤一步一步踏上金阶,在金銮宝座落座,群臣跪倒朝贺,山呼万岁。

  由于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将国号定为“宋”,可见,“宋”这个国号,也是预先就定下来的。

  后周政权在兵不血刃中,平稳交接,整个改朝换代的过程,就好像预先彩排,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没有出任何差错。

  赵匡胤建元建隆,以开封作为都城,降恭帝为郑王。

  一个享誉四海、傲视群雄、繁荣兴旺、震烁古今的大宋王朝,从这里扬帆起航。

  ◆一朝天子两朝臣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大宋取代了后周,从这天开始,天下的纪年改称:建隆元年。

  面对以前的同事,称兄道弟的兄弟,赵匡胤又是怎么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的呢?

  一句话:以心换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坐哪种位子说哪种话。

  坐在龙椅上的赵匡胤当即下诏:周朝的文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