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五章:新作物_大唐第一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是镜子制造的这么大,他们也不需要用这么大得马车运送。

  那么运送的难度还有安全系数,都将大大的降低。

  于是,这些五姓七望的人,纷纷决定,要再次找到蜀王,和他商谈一番,看能不能让他们,将镜子制造的小上一些。

  或者,干脆让蜀王将镜子运送出去,他们可以给出足够的运费。

  ……

  此时,蜀王李愔,正在准备,将从益州赵家之手收缴上来的土地,全部都租赁给益州的百姓。

  自然,如果只是益州百姓自然栽种的话,自然是承包不出去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

  就连冬小麦,都没有被引进。

  这个月份,就算承包了土地,都没有办法进行种植。

  因此,如果没有其他措施的话,这些土地,今年是肯定租赁不出去的。

  让这些土地,白白的闲上一年,未免太可惜了的。

  因此,李愔准备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比方说,他可以雇佣百姓种地,然后种植由他指定的农作物。

  益州的百姓,过的真是太苦了。

  李愔决定,引进一些新型农作物,先从益州开始,改善百姓们的生活。

  因此,在李愔的一道命令之下,益州马上下发了告示。

  由益州刺史府招募百姓,种植土地。

  每人可以承包五亩土地,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种植农作物。

  而每个人每年可以得到一千文的报酬。

  一千文钱,真的不多。

  不过对益州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因为就算他们自己种五亩地,去掉缴纳的税赋之后,都赚不到一千文钱啊。

  这个工作,收入简直太高了。

  而这个告示,听说是蜀王李愔亲自下达的。

  现在的益州,正在悄然之间,发生着一些变化。

  比方说,制盐场、玻璃厂还有水泥厂和钢材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额,同时还有新城建设那边,同样的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而这些厂里,都是一日三餐包吃,并且每天还有十文钱的工钱。

  这个工钱,别说是在益州。

  就拿整个大唐来说,都属于高工资了。

  而这几个厂需求的人手缺口,大概能达到整个益州五分之一得劳动力。

  这些能够到厂里做工的百姓,家里的日子,自然是一日比一日红火。

  一日十文钱的工钱,一个月就是三百文,一年下来,就是三千六百文钱。

  这些钱,如果放在以前的话,绝对是中产之家。

  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而那些,没能进入这些工厂做工的家庭,对这些有工可做的家庭,十分的羡慕。

  以前的时候,大家一起过苦日子,那也就罢了。

  但是现在,他们仍然在过苦日子,却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发家致富奔小康。

  那种心情,十分的糟糕。

  而现在,益州竟然再次招工。

  而这一次,大都督给出的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