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八章:大风暴前夕(四)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尊降贵起码也当的上一句礼贤下士、一顾茅庐了吧,还没开口呢,先被杨士奇一句话堵住嗓子眼。

  不来找你谈政事,难不成真能跑过来专程看望你身体健康?

  “本宫此来寻阁老,绝不是来谈朝堂政事的。”朱文奎脸上挤出笑来:“奉了内阁的命,要调研江南几个省的工业情况,来到江西之后呢,想起之前曾观读《建文大典》有些不懂的地方,所以忙跑来寻阁老您,为的是解惑。”

  末了,朱文奎生怕杨士奇不愿意,还添了一句:“得知阁老开办私塾育才,文奎自知乃朽木之姿,也盼着能在阁老这学些知识,好多在日后施政之中少犯错误。”

  一番谦逊,朱文奎算是把姿态降到了极低,饶是杨士奇再想婉拒,都张不开口,怎得说也要给大皇子一个面子吧。

  老脸一笑,挤出皱纹堆壑。

  “大皇子有哪里疑惑的地方但问无妨,不过《建文大典》乃是收录陛下思想批注所著之书,老夫非溜须拍马之人,但老夫才学比起陛下,只如萤火微光不敢觑皓月。所以若是大皇子不懂之处,老夫也不敢说一定全晓。”

  说了也是白说。

  打起太极来,朱文奎也被杨士奇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还偏生挑不出理来。

  这天下,便是许不忌,也不敢拍着胸脯的说一定能把《建文大典》读透。

  除了朱允炆自己,谁知道他说的每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朱文奎还是不愿意放弃,知道自己打太极磨不过杨士奇,索性就干脆打怀里把《建文大典》的政治册拿了出来,摊开了将前几日看到的那几段内容指给了杨士奇看。

  “还请阁老指点迷津。”

  杨士奇接过书籍,看着划线这几段话,眉头下意识就蹙了起来。

  他似乎已经猜到了朱文奎想问什么,心底便更不愿意开口了。

  “文圻眼下在南京遥控结党之事,阁老可知?”

  瞅着杨士奇不愿意说话,朱文奎咬咬牙一狠心添了一把火:“各省、府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民间团体,便是没有大量从众的地方也搭起了骨架,性质与南京的学生会颇为神合。

  阁老,江山社稷容不得天生双日,庙堂之高君父临朝,田野之下蝇营狗苟,今日放纵将来可是会闹大乱子的。

  可偏生,本宫又听说,文圻之所以这么做是从《建文大典》中学的,这不开玩笑呢吗?”

  “你听谁说的?”

  杨士奇揪住最后一句话,直接反问朱文奎,憋的后者支吾半天。

  可他不说出真相,杨士奇便说什么都不再开口。

  这杨士奇多聪明的人呐,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你不先给他撂出实底,那是说什么都不愿意把脚伸进重重迷雾中的。

  不得已,朱文奎权衡再三,觉着还是争储的事才是当务之急,便咬牙:“这事是燕王说与本宫的,瞻基也是学生会的一员,四叔祖恐瞻基牵涉太深,为保安全计密告本宫。”

  杨士奇的眼睛眯了起来。

  这事要是朱棣说的,那确实可信。

  “当初,文圻在南京大学的学生会驻地组织那些成员一同研讨《建文大典》,之后便开始着手于龙江船厂、各省地方密谋结党,山东大案之后,数千名工人围堵布政使司衙门,事闹得极大,最后惊动中央,对山东上下进行了政治审查,搞得人心惶惶。

  阁老,见微知著啊,这才只是几千人,若是将来结党结出上万人、数十万人呢?

  老百姓喜猜政治灰暗,乐衷于编排阴谋论,倘使地方公衙出一点问题,那就三人成虎,风言不断,中央的处理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说到这里,朱文奎缓口气,复道:“阁老,若是令公子他日主政遇到此事,最后成了背黑锅平民愤的,可如何是好?”

  一句话,将了杨士奇的军。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