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三章:勾勒二五计划的蓝图(三)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福建一省的发展你说了算,不是泉州知府说了算,这个问题不用议了,你回去后该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如果还出现抗命的现象,先从泉州知府开始撤职。”

  这下褚知节才面露喜色,屁颠颠的躬身谢恩。

  而褚知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也给了其他所有人一个信号,那就是他们已经看出来,这次大会是皇帝铁了心要帮各省解决所有发展上的问题,要权给权,要钱给钱。

  大刀阔斧动改革,一门心思搞发展。

  别整天到晚的得过且过,中央支持力度放在这里,下一个五年,再有哪个省叫嚷着老百姓吃不起饭亦或者还出现饿极生反的事,那可就要轮到他们这些做主官的倒大霉了。

  于是,自褚知节之后,一个个开始排着队的把各自省内的棘手事提出来,朱允炆也是当场就要求内阁和各部拿出解决意见,即使当场无法解决的,也要立项,定下解决的期限。

  “各省的问题都讲完了,那朕就希望你们能够在接下来的五年把这些问题处理好。”

  朱允炆的目光扫光,十几名各省大员齐齐躬身:“请陛下放心,臣等绝不辜恩。”

  “好,朕等你们捷报。”

  颔首,朱允炆一转话题:“通政司把各省立项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一并登报刊发各地,不能光咱们自己在这奉天殿里埋头说,也要说与全国的老百姓知道,让百姓们一道监督着,诸卿需知,施政好不好,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人群中的许不忌忙拿笔写了下来,皇帝的经典语录又能添上一句了。

  说完了各省之后,其实才是这堂大会的重头戏,因为接下来的议项,就是定二五计划的明确任务了!

  不仅朱允炆这个皇帝重视,各省的主官也一样重视,因为他们知道,走出了奉天殿,明天他们就会齐聚文华殿,跟内阁一道商量摊派的比例。

  内阁首辅杨士奇走了出来,拿出了一份早已拟定好的奏疏,当着乌泱泱上百人开始朗声诵读。

  “奉上谕定国策,臣奉天殿大学士杨寓并内阁四位同僚共拟始自建文十一年至建文十五年,朝廷诸部其期应达事项,现上呈陛下、下报诸省。

  吏部,五年内全面完成省考、国考与传统科举之交接,地方各省府县置公员司,负责其管理内读书人参加科考通过后的公员身份管理,不再授予秀才、举人等功名。”

  这第一件事就堪称是重磅炸弹。

  这标志着自隋唐始的近千年科举制度正式推出历史的舞台!。

  将来天下的读书人不会在参加自地方开始的县式、府式、院式,然后乡试、会试、殿试等传统考取功名的道路。

  他们不用在考取功名,但晋升的路线却将会更加的简单。

  地方府县缺胥吏的时候将名额报到省府,省府批准后,地方府县与一年一度的省考时在当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