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六章:舆情大躁(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暴露了他们的秉性,左右无非利益二字,人到底还是唯上的啊。

  连这群言官尚且如此,底层的士子百姓,现在又该为了方孝孺这篇文章,吵成了什么样子?

  “方阁老。”

  心里想着,朱允炆可就把目光移向了方孝孺。

  “卿需要自辩否?”

  文人打擂这种事,方孝孺怎么也不可能任由一个言官在自己头上拉屎撒尿,当下也是气不可遏的站出来。

  “臣今日就斗胆在金殿与这位同僚对质一二。”

  堂堂一个内阁大学士,跟一个言官要在奉天殿吵架?

  文武百官都醒了困,兴致勃勃的看起热闹来。

  这种稀奇的事,可是多少年都未必出过一回啊。

  那言官也是胆大,什么阁老不阁老的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见方孝孺接下了擂,便径直开口质问道。

  “方阁老,自古以来,可有帝王威服北夷,雄吞草原者?”

  “自是没有。”

  事实胜于雄辩,这种事方孝孺连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汉武帝北伐匈奴,左右无非是把匈奴打得一分为二,一部西逃一部内附,等汉军回转,草原上又诞生了新的统治种族,后来匈奴更是打了回来,弄得草原上一度匈奴、鲜卑、乌桓三族并立。

  “方阁老,自古以来,可有帝王平勘南蛮,雄吞七国者?”

  “也没有。”

  文成公主入藏,就这一个典故,怎么都洗不白大唐。甭管文成公主是不是李唐宗室,和亲这种事既然存在,就说明大唐几百年从未在西南有过建树。

  “既然此两者皆无,一句远迈汉唐缘何说不得!”

  言官来了斗志,亢奋的须发皆张,直视方孝孺,怒道。

  “下官且再问方阁老,历朝历代,可有如我大明这般轻徭薄役,屡免粮税之国。”

  轻徭薄役和田税,是衡量一个王朝是否爱民的重要指标,而很显然,在这两点上,太祖皇帝给朱允炆留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明初粮税有多低?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粮长制。

  工部尚书严震直当年就是浙江大户,以富户身份任粮长,后得到举荐入朝为官。

  何谓粮长制?

  即地方各省府春收、秋收之后的押运损耗由粮长的家庭来补损。

  比如省府的官员至南京领勘合(土地丈量的登记册)至地方丈量田亩,假设浙江一省田亩为八十万顷,即八千万亩田,以一亩地收粮两石记,即一亿六千万石粮食,国家按照二十税一或的标准征收,浙江应缴粮税八百万石。

  但是呢,这种丈量的方式是粗糙的,也就是横直竖长的量法,边边角角自然会有缺失。而且很多农民的田产不足亩数,只有六亩四分田,那便只按照六亩地收粮来交税。

  等到浙江押粮入南京或者充官仓的时候,合计入库可能只有六七百万石,那么这一部分的亏损,就要由粮长来承担。

  也就是所谓的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