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节 魏宫对策_凤穿残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曹丕怀揣着蔡吉的提问被下放折冲府之时,他那远在邺城的父亲曹操亦在密切关注着齐国的一举一动。话说自打受封魏公之后,曹操便将国都迁到了邺城,并把许都改名为许昌交由长子曹昂镇守。曹操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来是因为许都离魏、齐、吴三国的边境太近,战事一起容易被对手包抄后路兵临城下。二来嘛,邺乃上古殷商王朝的都畿地,且在战国时期邺城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魏国国都。故而历史悠久的邺城在古人眼里较之新兴的许都更具王者之气。

  除了迁都邺城之外,曹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倒也没再做什么惊世骇俗之举。相比参照后世三审六部制进行制度改革的齐国,魏国的制度几乎完全沿袭汉制,仅在一些细节之处稍加调整,以便于曹操加强中央集权。不过这并不代表曹操就是个保守之人。事实上这位当世枭雄一直以来都热切关注着蔡吉在齐国推行的一系列新政。由于曹蔡两家的关系又与当年的袁曹两家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之齐魏两国比邻而居,故而齐地一有新政出台,曹操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情报,并与麾下的大臣探讨优劣,以便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而在蔡吉的诸多新政之中,最让曹操感兴趣,也最让他上心的莫过于齐国关于军制的改革。

  这一日曹操在邺城的魏宫内与时任司徒的荀彧闲坐对弈,且见他手捻一子饶有兴致地向荀彧问道,“文若可曾听闻蔡安贞下派讲武学子入折冲府练兵一事”

  荀彧捻须颔首。“略有耳闻。齐主此举即是练兵,也是练将。”

  曹操听罢荀彧所言微微动容道。“此话怎讲”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武。讲武学子虽是年少。多有不足之处,然玉不琢不成器,一番磨砺过后,终会有将才从中脱颖而出。”荀彧沉声分析道。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武”曹操微微皱眉,继而落下一子,不置可否地反问道,“士人肯与卒武共食同寝乎对手下将士解衣衣之乎推食食之乎”

  其实也怪不得曹操会发出此等讥讽之问。要知道曹军之前也曾招纳过不少学子士人入伍从戎,只可惜其中绝大多数是些自视甚高之辈。仗着读过几年书便幻象一入曹营就能受重用进而封侯拜相,既吃不了军旅之苦,也守不了严酷的军规。结果嘛,要么郁郁不得志,要么就是犯了军规被曹操重罚,甚至为此掉脑袋的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许褚、典韦之类的武人则无异要忠厚可靠得多。故而曹操一直以来都是器重武人胜过文人。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主即为其推荐过不少名士能臣,也见识过曹操如何当众羞辱士子,深知眼前的男子最是瞧不起那些眼高于一旦蔡吉招满七十三座折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