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7章 雨果走了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7章雨果走了

  在两排豪华建筑的夹缝中,阳光无法照射进来的角落里,雨果划燃了第二支火柴

  一股炸鲤鱼的香气闯入到了他的鼻腔之中,法国人很少吃鲤鱼,圣诞节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吃生蚝。

  法国人吃生蚝就是真的生吃,最多加几滴柠檬汁或者姜汁。雨果此时又想起了他在巴黎一手红酒,一手生蚝的日子

  当时法国的生蚝非常廉价,曾经被称为穷人的食物,不过后来有人开始将生蚝、松露和某些方面的能力联系在一起之后,法国的野生生蚝几乎遭到灭绝。

  有诗赞曰“卢浮宫内四季春,欧洲青蛙次第新。日啖生蚝三百颗,不辞长作高卢人。”

  (法国人又被叫做欧洲青蛙,因为他们什么都吃比如蜗牛、兔子、青蛙这种欧洲人通常不吃的食物..)

  实际上弗兰茨的鲤鱼养殖计划最终还是成功了,只不过用的不是后世闻名的亚洲鲤鱼,而是欧洲本土的镜鲤,也就是后世东方常说的“三道鳞”。

  相比慢吞吞的亚洲鲤鱼,镜鲤的警觉性更高,速度更快,同时繁育速度也远超亚洲的同类(高20%),所以才能在存在大量掠食性鱼类的欧洲河流里生活。

  要说鲤鱼养殖真没啥技术含量,这种鱼没什么梦想,只要有吃有喝就会疯狂繁殖,产量大,抗病害能力还强。

  要说这样优秀的食材怎么可能不引起欧洲人的注意呢?实际上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大量饲养鲤鱼,光是法国巅峰时期就有将近八万公顷鱼塘。

  不过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海鱼的获取变得十分容易,尤其是荷兰的鲱鱼捕捞业直接将欧洲的鲤鱼养殖业干跨了。

  海鱼相比淡水鱼来说优势更大,不只是土腥味少和刺少的问题,同时价格也十分低廉,而且当时捕捞比起养殖更加稳定。

  这主要是当时欧洲人口太少,而且当时鲤鱼的养殖成本太高。再加上三十年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影响,共同导致了鲤鱼养殖业的萧条。

  所以当弗兰茨提出鲤鱼养殖计划的时候,最反对的反而是平时最支持他的教会。

  因为曾经的鲤鱼养殖业就是教会主导的,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个行业的利润有多低,风险又有多高,毕竟奥地利的洪水可不少,几条大河时常泛滥。

  此时的鲤鱼养殖业还面对着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况,那就是买得起的人不吃,吃的人买不起。

  曾经的鲤鱼一公斤的价格相当于8公斤多牛肉或者20条面包,然而由于大海航时代开启大量海鱼被带上了欧洲人的餐桌,鲤鱼的价格被压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到了十六世纪以后贵族和商人们找到了味道更好、烹饪更简单的海鱼,至于那些连肉都吃不上的穷人更不可能浪费辛苦积攒的积蓄去消费鲤鱼。

  但现在又有所不同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