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桐城小花是什么茶?桐城小花茶的特点与介绍_小兰花属于什么茶?舒城小兰花茶介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玄妙的兰香便神奇地生成了,这便是桐城小花茶的制作秘笈之一。小花茶在经历休眠之后需要火的炽热,火的焙烤与塑造,师傅们用干柴烈火,将铁锅烧热,将摊晾之后的小花茶均匀地投入锅中翻炒,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杀青。

  此时,灶堂的火候、铁锅的温度、翻炒的速度,炒制的时间与成色,全凭炒茶师付们敏锐的感觉,掌握得恰到好处。因此,炒茶成为一门技艺,茶农们代代传承。唐、宋元、明、清,传统的制茶技术一直在传承,人们在品茗小花茶时,一定会感受到初烘时的温度,二烘时低温慢焙,物质转化的奇妙,三烘的中温快干,发展而来的兰花香型。传统制茶技艺,孕涵着丰富的历史和茶文化信息,其形、其色、其香、其美感,其细节和非物质形态的感受,都具有鲜明的桐城地域特征和传承价值。

  
  翻开桐城小花茶的历史,千百年来吸取了文化,滋润了多少桐城文人士子,山野村夫。从宋代画家李公麟到明代百科全书式大科学家方以智、少司马孙晋,乃至清代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当代美学大家朱光潜。这些桐城名人,他们莫不与茶有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茶润泽了桐城文化,文化推动了小花茶的发展。

  《桐旧集》载:鲁山公宦游时得异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科学地论证了种以多子,稍长即移,大即难移。而在民歌中,更是有着数不胜数的与茶有关的桐城茶歌。《鲁供茶》中唱道:鲁供茶叶黄又青,天上太阳育茶农。前山后山重披绿,这坡那坡展新容。而最为著名的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收集的《桐城时兴歌》中的《茶》淡朴归真,情系幽思,古往今来,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如今,桐城小花茶的栽培,已从山民们传统的小块经营茶园,向规模化、产业化、公司化发展,运用科学的手段,使小花茶的栽培制作和营销机制更趋完善了。桐城市农业委员会编写的《小花茶栽培制作技术培训教材》,从新茶园建设技术要点,到有机茶园综合栽培技术、低老茶园改造、适制桐城小花茶无性系良种、桐城花茶青采摘技术,到加工和规范性引用文件,为桐城小花茶鲜叶质量等制订出严格的标准,要求外形匀直微扁、色翠绿润,香气要嫩香高长,滋味要鲜爽回甘,汤色要嫩绿明亮,叶底要嫩绿明亮匀直桐城小花茶简直成了让人不忍啜饮的艺术品!2013年、2016年桐城小花茶相继成功申报为桐城市、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神聚天地,形采兰花,悠悠馨香,一杯茶就浓缩了桐城人灵智感人的神思,浓缩了一派翠绿秀美的春光!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