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推演结果_科技尽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终这次咨询工作并没有持续太久,以柯林·德罗斯特为首的咨询团便被礼貌的请了出去。

  主要还是柯林·德罗斯特忍不住辩驳时太实诚了。

  在忍不住开口争论时给出了有他们的努力,大概三十年后应该就能发现介质空间跟负质量的关联,但如果没有他们也许要一个世纪的见解。显然对于会议室里的大老们来说,三十年跟一个世纪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华夏有句话叫迟来的正义不算正义,对于会议室里这些人来说,三十年后才能追上的科技,那也不能算科技了。

  就以现在地球上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哪怕是是最顶级的那群人,都没法预测三十年会是个什么样子。

  更别提柯林·德罗斯特还只有信心完成最基础的研究工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会议室里这些人,哪怕是最最年轻的也不敢说三十年后他们还有资格继续在这栋建筑中任职,毕竟这里最年轻的人都已经近五十岁了,且继续上升的空间已经很窄了,窄到如果认不清形势,也许只有往下发展的份儿。

  所以三十年或者一个世纪,才能在基础科研领域有所建树的科学家,对于会议室里这些大老来说没什么意义。

  如果把三十年改成三年,此刻的待遇肯定会不一样。唯一的问题大概在于柯林·德罗斯特实在不敢吹这种牛逼。两亿美元的科研经费跟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让他明白了跨出这一步的难度。

  每天都在分析宁孑的论文,并规划出了三十多个可能的前置测试试验,这还不包括对于某些区间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果没有巧合性质的收获这些基础工作都太耗费时间跟金钱了。

  并不是柯林·德罗斯特不想吹一波,然后再拿一笔资金。

  但一个横跨三十年的项目,三年之后还在原地踏步,是正常的。

  但如果只是一个三年就能有机会成功的项目,一年之后还在原地踏步,压力就会很大了。更别提还是跟这帮人合作。

  柯林·德罗斯特近期一直在怀疑宁孑到底是怎么做的,华夏那边的科研条件照道理来说是不如他的,燕北体大甚至拿不到的超级强子对撞机的数据来进行模拟,但宁孑却研究出了介质空间,找到了负质量物质,且研究出了如何让其具备反重力性质……

  没有投入资源去研究,根本无法明白这其中的难度,哪怕已经有人趟出了一条路并多少给出了一些线索,却依然困难重重,起码对于现在的柯林·德罗斯特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不是现在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柯林·德罗斯特甚至怀疑一切都是假的。

  虽然柯林·德罗斯特带着一般物理学者们落寞的离场了,但无数专业性的报告却在一次次推演中生成。

  显然,接下来讨论的东西显然更为重要,而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